家長帶孩子看展
小人書也吸引了成人觀眾。
在關山月美術館,正在展出的江峽題材作品,在觀眾眼里,獨具魅力。
◎ 深圳特區(qū)報2019年08月06日訊 (記者 尹春芳/文 胡蕾/圖)
如同火熱的天氣,暑假期間,鵬城各大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內的藝術展覽也逐漸火爆起來。暑期去哪里“遛娃”?不少家長都選擇了去美術館和藝術機構。近日,記者走訪市內各大美術館和藝術空間,發(fā)現(xiàn)刷展已成為人們文化休閑的熱門方式,大人、孩子都愿意在節(jié)假日走進美術館,或駐足觀賞,或席地臨摹,或參加親子工作坊,或創(chuàng)意自拍,形成了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
親子課進入美術館
正在關山月美術館展出的“輕舟已過萬重山:關山月與近代以來的江峽圖景”展覽,堪稱關館年度重磅專題展,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觀者。此次展覽以關館館藏的關山月《江峽圖卷》及其晚年表現(xiàn)長江三峽的畫作為基礎,展示了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對江峽題材的描繪和表現(xiàn)。展品不乏黃賓虹、傅儒、傅抱石、陸儼少等名家大師的精品佳作。
展覽一經(jīng)推出,就迅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市民前來參觀。面對暑期人流量大的情況,關館特地推出了豐富多樣的公共教育服務。不僅有志愿者導覽,還有親子工作坊、數(shù)字化設計等等,內容接地氣,趣味橫生。記者看到不少孩子都在家長的指引下拿著畫本在美術館里臨摹、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與國畫家們一起交流切磋。
親子工作坊這種形式以藝術為橋梁,串聯(lián)起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不少藝術機構也推出了不同內容的親子工作坊,涉及國畫、插畫以及版畫、陶瓷等,讓大手牽小手,一起在藝術的世界探索。
參加親子工作坊的市民曾女士近年來都會選擇帶著孩子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度過暑假。在她看來,深圳的藝術文化氣氛越來越濃厚,高質量的展覽越來越多,公共教育服務也跟上去了。“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提供的條件越來越好,活動越來越有新意,可以方便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過來學習?!?/p>
記者了解到,最近幾年,深圳的藝術市場厚積薄發(fā),也吸引了不少機構前來舉辦大師展。比如在深圳萬象城舉行的“畢加索真跡展”,就吸引了市民前來觀看。這次展覽不僅展出了畢加索的版畫、油畫、陶瓷等作品,還強調與觀眾的互動,吸引粉絲無數(shù)。
重溫傳統(tǒng)魅力
隨著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不少觀眾對中國動畫重新產(chǎn)生興趣。正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的“百年國漫大展Y-COMIC-X?”展覽也在這個暑假不斷“升溫”。這一展覽則以時間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中國漫畫初長成、連環(huán)畫的黃金時代、外來影響下的新國漫、國際化與數(shù)字化、漫畫與多媒體時代等幾大章節(jié),回溯這一部部承載文化記憶、演繹中國故事的經(jīng)典之作。
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在排隊買票,他們多數(shù)帶著孩子前來觀展。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在這個展覽中,有《哪吒鬧?!访佬g總設計張仃的作品。在這幅作品前,家長許女士給女兒講解《哪吒鬧?!返墓适?。談及看展的初衷,她表示,希望孩子借此機會了解中國漫畫?!拔覀冃r候看的《三毛流浪記》《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都是經(jīng)典作品,凝聚了很多傳統(tǒng)的藝術元素,而且創(chuàng)作者有厚重的文化修養(yǎng)和想象力,值得觀摩。對我而言除了懷舊之外,也想讓孩子們了解一下她媽媽小時候看的漫畫?!?/p>
許女士也說出了不少年輕家長的心聲。此次展覽展出了不少70后、80后的“童年回憶”——小人書。連環(huán)畫,又稱小人書,價格低廉、攜帶方便,廣受民眾喜愛。在過去的年代,不少人是看小人書長大的。觀眾陳先生告訴記者,“讓這些從小看著各種屏幕長大的孩子們,看看小人書也挺好的。小人書也有藝術價值,可以幫助孩子感受傳統(tǒng)的魅力?!?/p>
雖然不同年齡段看到的動漫作品可能不一樣,但每個年齡段的觀眾都能找到自己最鐘愛的那一款。年輕的80后和90后也前來這個展覽“打卡”。設計獨特的展陳空間將二維空間變得立體好玩,增加了很多二次元的風格,也吸引了年輕人呼朋引伴,過足一把“動漫癮”。
多媒體展拓展視野
隨著數(shù)字時代的發(fā)展,沉浸式的數(shù)字媒體展頻頻登陸鵬城,近年來非?;钴S。這些多媒體展覽主題鮮明,技術酷炫,豐富著深圳的藝術活動,給孩子們帶來視覺和藝術的雙重感受。正在展出的“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就吸引了市民買票參觀。
記者看到,展覽入口處使用了8米長的巨幅投影,展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海錯圖》長卷,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在古代的海洋奇幻世界當中。形態(tài)各異的海洋生物不斷映入眼簾,猶如上演著一幕海底版的《清明上河圖》。
該展的一大亮點是,在充分考證史料的基礎上,運用數(shù)字科技,復活古人所認知的奇幻海洋世界。展覽通過互動游戲與科普活動,帶領觀眾了解海洋生物習性、認識海洋文明,感受古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比如,一些讓人嘆為觀止的“黑科技”就運用在這個展覽中,通過數(shù)字沙盤結合裸眼3D技術,就可以像立體百科全書般呈現(xiàn)潮間帶的可愛生物。展覽中還融入了圖像識別技術和傳感器的應用,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全方位結合,可謂其樂無窮。除了有3D和互動的項目之外,主辦方還精心設計了10個和《海錯圖》緊密相關的游戲,觀眾可以一起瘋狂撒鹽抓蟶,玩海洋生物版的“跳房子”等,真切領略海洋之美。
策展人陳飛認為:“多媒體展覽可以帶領觀眾以科技形式體驗藝術、探索藝術,與藝術進行全新的高科技互動,帶動更多人感知有溫度的藝術”。
家長路女士認為這個展覽做得很有趣,“現(xiàn)在的孩子們在多媒體的環(huán)境下長大。多媒體的展覽更容易讓他們接受。通過這個展覽,讓孩子們了解服飾、地理、飲食文化、宮廷傳統(tǒng)風俗等。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讓孩子對海洋有一份敬畏之心。”
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深圳的人文底蘊持續(xù)增加中,市民對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藝術教育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是近年來刷展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