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之一
原標題:“鐵門限”源自“退筆冢”
智永是中國古代一個頗有典故的傳奇書法大家,其《真草千字文》字大約2厘米,乃為傳播二王書藝所書。觀其書法,書藝高妙,其楷書對釋草書之平行書寫方式,既繼承王羲之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又獨具風范,便于學書者通過習楷字而識草字,為其先創(chuàng)。
智永習書一生苦,退筆成冢四十年??v觀《真草千字文》字體間架優(yōu)美之布局,舒展有余且間可跑馬。其楷、草筆法藏頭護尾,運筆一波三折,含蓄中極富韻律,呈晉唐墨跡。故此,《千字文》內(nèi)容雖非智永所寫,然《真草千字文》的精到筆法,流芳百世。
智永繼承“王法”,悉心研究,得王羲之圓密及骨力。“退筆成?!钡牡涔剩瑪⑹隽酥怯廓氉造o坐屋內(nèi),并備好容量為一石(一石為60公斤)多的大簏子,將習字后之禿筆棄擲于盛破筆頭之書簏內(nèi)。天長地久,竟達十大簏。之后,智永將所攢之破筆取其禿筆頭,葬于永欣寺窗前的空地內(nèi)掩埋,然土堆砌成墳冢,被后人喻之“退筆?!薄?/p>
年近百歲的智永,系王羲之第七代孫,為今浙江省紹興市山陰永欣寺僧人,名法極,世人稱之“永禪師”,其長居永欣寺閣整整三十年,深居簡出,雞鳴而起,臨池磨墨,臨摹習書,且以臨羲之帖為上,尤工草書。智永臨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送于浙東各寺廟,并遠及日本,其傳播力不言而喻,時至今日,依然為習書者之經(jīng)典范本。就書體創(chuàng)新而言,創(chuàng)新書體是一種成功,而傳承本身也是一種成功,況且智永是帶有創(chuàng)新的傳承。也就是說,一百個人寫“王字”,會有一百個不同的面孔,這,就是傳承經(jīng)典書法帶來別具一格的書風。
智永在中國書法史的地位非同一般,一是對于“王體”的繼承與光大,二是其八百本《真草千字文》已成為初唐時期的習書范本,將藝術性與實用性融為一體,輻射效應非同尋常,為書法史所罕見。三是虞世南等諸多著名書家為其追隨者??梢?,智永書法已得王羲之用筆之精髓。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云:“右軍之書,后世模仿者僅能得其圓密,已為至矣。其骨在肉中,趣在法外,緊勢游力,淳質(zhì)古意不可到,故智永、伯施尚能繩其祖武也?!?/p>
在用筆方面,智永尤能得王羲之精髓。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分析說,智永“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婉轉(zhuǎn)回向,沉著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僧智果是隋朝另一位著名書家,曾向智永學書。隋煬帝非常喜愛他的書法,稱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無疑,智果也屬于傳承王體的書家,但其影響不能與智永比。
智永長期不懈刻苦勤練,書法作品已自成一格,成為著名的書法大家,一時,求書者已是洛陽紙貴,當時求他寫字或題匾者已是門庭若市,踏破寺內(nèi)木門檻,無奈以鐵皮包裹,遂有“鐵門檻”之典故。為此,后世褒獎之詞不斷。
張懷瓘《書斷》云:“智永遠祖逸少,歷紀專精,攝齊升堂,真草惟命,夷途退轡,大海安流。微尚有道(張芝)之風,半得右軍之肉,兼能諸體,于草最優(yōu)。氣調(diào)下于歐、虞,精熟過于羊、薄?!泵总馈逗T烂浴贩Q:“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俱備,有真跡?!碧K軾《跋葉致遠所藏永禪師千文》云:“永禪師書,骨氣深穩(wěn),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不已,乃識其奇趣。”
智永習王羲之楷、草,藏頭護尾,一波三折,空中落筆,出神入化,潑辣從容,骨力強勁,收筆而勢猶在,可謂書無定法。如長橫筆勢或仰或俯,短橫筆勢或上行或下頓,筆法韻律多變而至晉唐,這種點畫間少見“橫平豎直”的統(tǒng)一運筆模式,隨心所欲,變化無常,自然也就運筆異而字體妍,技巧嫻熟。后人習書智永,“形似”已難,“神似”更難,即使可以“亂真”,則難以“亂神”也。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之二